www.yiyange.com
依颜阁  >  趣说历史名人  >  《第16章文王拘而演周易:羑里狱中诞生的智慧经典》章节阅读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6章文王拘而演周易:羑里狱中诞生的智慧经典

    话说三千多年前,咱们华夏大地的东边,商王朝就像一艘破破烂烂的大船,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摇摇晃晃,眼瞅着就要散架了。这时候,商纣王帝辛登场,这位仁兄堪称“昏君界”的一朵奇葩,天天泡在酒池肉林里,和宠妃妲己你侬我侬,朝政啥的,早被他抛到九霄云外。朝堂上,他跟认贼作父似的,亲近小人,疏远贤臣。那些忠心耿耿的大臣,要么脑袋搬家,要么被流放;而阿谀奉承的奸佞之徒,却一个个权势滔天,把整个国家搅得乌烟瘴气,商王朝就这么在混乱的漩涡里越陷越深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在商朝西边,周部落就像一颗刚刚升起的星星,正散发着耀眼的光芒。而带领周部落崛起的,正是大名鼎鼎的姬昌,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。谁能想到,一场改变历史走向的大风暴,正悄咪咪地朝着姬昌袭来。

    西伯侯姬昌:出身不凡,心怀苍生

    姬昌出生在周部落的首领世家,他爹季历那也是个厉害角色。按照《史记·周本纪》的说法,“古公卒,季历立,是为公季。公季修古公遗道,笃于行义,诸侯顺之。”季历在位的时候,就跟开了挂似的,靠着出色的领导能力,发动了一系列军事行动,把周边的小部落收拾得服服帖帖。周部落的地盘越来越大,势力越来越强,这可把商王朝吓得不轻。商王文丁心想:“这周部落发展这么快,迟早是个大麻烦!”于是,他耍了个阴招,把季历给害死了。

    姬昌年纪轻轻,就遭遇了丧父之痛,可他没有被悲伤打倒,而是咬着牙,接过了父亲的担子,成为周部落的新首领。姬昌打小就聪明得不像话,品德还特别高尚。别的小孩还在玩泥巴的时候,他就捧着各种典籍,看得津津有味。不管是天文地理,还是军事谋略,他都特别感兴趣,而且见解独特,让人不得不服。

    姬昌心里跟明镜似的,要想让周部落长治久安,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才是根本。于是,自打他登上首领之位,便雷厉风行地推行仁政。平日里,他总穿着一身洗得发白、打着补丁的粗布衣裳,毫无首领架子,时常穿梭在田间地头。一到农忙时节,他就和百姓们一同耕地除草,锄头舞得虎虎生风,一边忙活,一边和百姓唠家常。“张大伯,今年这麦子长势不错啊!家里几口人忙得过来不?要是缺人手,尽管开口!”“李大哥,听人说你家小子读书挺有天赋,回头我找先生给指导指导。”几句贴心话,瞬间拉近了与百姓的距离,大家干活也更起劲了。

    为了鼓励大家开垦荒地,让部落有更多的粮食产出,姬昌特意召集百姓,在广场上大声宣布:“乡亲们听好了!凡是新开垦的土地,三年之内,统统不用交税!”这一消息就像一颗炸弹,瞬间在人群中炸开了锅。百姓们欢呼雀跃,兴奋得手舞足蹈。第二天一大早,田间就热闹非凡,到处都是百姓们开垦荒地的身影,锄头与土地碰撞的声音此起彼伏,奏响了一曲勤劳致富的乐章。

    在兴修水利方面,姬昌更是不遗余力。有一年,周原地区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旱灾,炽热的太阳像个大火球,无情地炙烤着大地,土地干裂得像乌龟壳,庄稼苗耷拉着脑袋,无精打采,仿佛在绝望地呼喊。姬昌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,在部落里来回踱步,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。他深知,若不及时解决水源问题,今年的收成将化为泡影,百姓们的生活也将陷入困境。

    于是,姬昌亲自带领一群经验丰富的族人,翻山越岭,四处寻找水源。他们沿着干涸的河床,仔细观察地形地貌,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藏水的地方。连续找了好几天,大家都疲惫不堪,士气低落。就在众人几乎绝望的时候,姬昌凭借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,在一个偏僻的山谷里,发现了一处土壤湿润的地方。他兴奋地蹲下身子,用手扒开泥土,一股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。凭借经验,他判断地下肯定有水源。

    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,姬昌带领大家开始挖掘。随着挖掘的深入,潮湿的泥土越来越多,终于,一股清澈的地下水涌了出来。众人欢呼雀跃,激动得热泪盈眶。但这还不够,要让河水顺利流到农田,还需要开凿一条水渠。

    姬昌二话不说,扛起锄头,第一个跳进了工地。在他的带动下,百姓们纷纷加入到挖水渠的队伍中。炎炎烈日下,大家挥汗如雨,锄头与石头碰撞,溅起阵阵火花。有人磨破了手,简单包扎后继续干;有人累得腰酸背痛,稍作休息便又投入到工作中。姬昌始终和百姓们并肩作战,一边指挥,一边帮忙,还不时给大家加油打气。

    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,一条蜿蜒的水渠终于贯通了。清澈的河水顺着水渠缓缓流入农田,干涸的土地得到了滋润,庄稼苗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。百姓们望着绿油油的庄稼,再看看满脸疲惫却笑容满面的姬昌,心中充满了感激。

    正如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之什》里所描述的那样,在姬昌的悉心治理下,周原这片土地逐渐变得肥沃起来,原本苦涩难咽的堇菜和荼菜,仿佛也被这富足的气息感染,变得甜滋滋的。百姓们吃饱喝足后,生活有了新的追求,开始商量着盖新房。他们请来部落里的占卜师,通过占卜选定了一个良辰吉日。吉日当天,男女老少齐上阵,有的搬砖,有的运瓦,有的和泥,热热闹闹地干了起来。

    随着时间的推移,周部落的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,粮仓堆得满满当当。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,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,日子过得红红火火。大家对姬昌感恩戴德,时常念叨:“要不是首领,我们哪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!”

    姬昌求贤若渴,为了招揽人才,他可真是煞费苦心。不管对方出身多卑微,只要有一技之长,他都热烈欢迎。要说最出名的,还得是他和姜子牙的相遇。根据《史记·齐太公世家》记载,姬昌外出打猎前,心血来潮算了一卦,卦象显示“所获非龙非彲,非虎非罴;所获霸王之辅”。姬昌将信将疑,没想到在渭水河畔,还真遇到了一位奇人——姜子牙。

    这一日,姬昌带着一群随从外出打猎。行至渭水河畔,众人被眼前一幕奇景吸引住了。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,身着粗布麻衣,正悠然自得地坐在河边钓鱼。可奇怪的是,别人钓鱼都用弯钩,他却用直钩,更离谱的是,鱼钩离水面竟有三尺高。姬昌心中一动,暗自思忖:“这老者行为如此怪异,绝非等闲之辈。”于是,他屏退随从,独自一人上前搭话。

    “老人家,您这般钓鱼,能钓到鱼吗?”姬昌满脸好奇,拱手问道。姜子牙闻声,不紧不慢地转过头来,目光如炬,上下打量了姬昌一番,缓缓说道:“我钓的不是鱼,而是愿者上钩之人。”姬昌听后,愈发觉得此人谈吐不凡,便在一旁坐下,与姜子牙攀谈起来。起初,话题围绕着渭水的鱼情、河畔的风土人情展开,但姬昌很快就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治国理政与天下局势。

    姜子牙像是早已等候多时,瞬间打开了话匣子。他先是分析了商纣王的种种恶行,言辞犀利,一针见血:“如今商纣王沉迷酒色,宠信奸佞,残害忠良,致使民不聊生。朝堂上下乌烟瘴气,百姓苦不堪言,商王朝的统治已岌岌可危。”随后,他话锋一转,对周部落的发展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:“周部落要想成就大业,必须先修内政,行仁政,让百姓安居乐业。同时,要广纳贤才,积蓄力量,等待时机。一旦天下有变,便可顺势而起,推翻商纣的统治。”

    姬昌听得如痴如醉,被姜子牙的才华和谋略深深折服。他想起打猎前的占卜结果,“所获非龙非彲,非虎非罴;所获霸王之辅”,眼前这位老者,不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贤才吗?想到这里,姬昌当即起身,恭敬地向姜子牙行了一礼,说道:“先生大才,姬昌佩服不已。如不嫌弃,还望先生出山,辅佐我治理周部落,共图大业。”

    姜子牙见姬昌态度诚恳,眼神中透露出满满的诚意,心中十分感动。但他并未立即答应,而是微微一笑,说道:“我不过是一介山野村夫,恐难当大任。再者,这出山辅佐之事,还需从长计议。”姬昌一听,心中不免有些着急,但他深知不能操之过急,于是说道:“先生所言极是。日后,我定当再来拜访,聆听先生教诲。”

    此后,姬昌多次前往渭水河畔,与姜子牙促膝长谈。每次见面,姬昌都带着丰厚的礼物,表达自己的诚意。渐渐地,姜子牙被姬昌的执着和诚意打动,终于答应出山辅佐他。

    姜子牙来到周部落之后,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,迅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。在政治上,他协助姬昌制定了一系列严明的法律法规,打击贪污腐败,惩处恶霸豪强,使得周部落的政治风气焕然一新。同时,他还鼓励发展商业,促进贸易往来,让周部落的经济变得更加繁荣。

    在军事方面,姜子牙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。他精心训练士兵,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军事制度,大大提高了周部落军队的战斗力。他还根据不同的地形和作战目标,研发出多种战术,让周部落的军队在战场上无往不利。

    在姜子牙的帮助下,周部落的政治越来越清明,军事力量越来越强大。周边部落听闻周部落的变化,纷纷派人前来考察。看到周部落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,他们对周部落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,于是纷纷跑来归附。周部落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,为日后推翻商王朝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    飞来横祸:被囚羑里

    周部落发展得红红火火,商纣王能不着急吗?这时候的纣王,已经被妲己迷得晕头转向,对国家的危机完全视而不见。但当他察觉到周部落的威胁时,立马就坐不住了。恰在这时,发生了一件事,成了姬昌命运的转折点。

    按照《史记·殷本纪》记载,这九侯脑袋一热,想着把自家如花似玉的女儿送进纣王的后宫,指望着能在这波操作里捞点政治资本。九侯女儿那可是个有骨气的烈性女子,进了后宫没几天,就被纣王那荒淫无道的做派惊得目瞪口呆。纣王整日沉迷酒池肉林,和妲己变着法儿地寻欢作乐,朝堂大事抛到九霄云外,整个后宫乌烟瘴气。

    这姑娘哪能忍得了这些,面对纣王的无理要求,脖子一梗,死活不配合,还时不时甩几句硬话:“大王如此昏庸,不理朝政,对得起天下百姓吗?”纣王向来被人捧着,哪受过这气,顿时暴跳如雷,像一头发狂的公牛,吼道:“小小女子,竟敢忤逆本王,简直反了!”盛怒之下,他大手一挥,可怜的姑娘瞬间香消玉殒。

    杀了人还不解气,纣王又把邪火撒到九侯身上,下令将九侯剁成肉酱。这血腥一幕,听得人头皮发麻。消息传到鄂侯耳中,鄂侯气得七窍生烟,拍案而起,风风火火地闯进朝堂,指着纣王的鼻子就骂:“大王如此暴行,和禽兽有何区别?九侯何罪之有,竟遭此毒手!”纣王被骂得脸上一阵白一阵红,恼羞成怒,咆哮道:“你这逆臣,竟敢当众羞辱本王,来人,把他做成肉干!”可怜鄂侯,一片忠肝义胆,就这样惨遭毒手。

    再说姬昌这边,得知九侯父女和鄂侯的悲惨遭遇,气得在屋里直跺脚,像一头发怒的狮子,来回踱步,嘴里嘟囔着:“纣王如此残暴,天理难容!”长叹一声后,本以为无人知晓,可巧了,这声叹息被崇侯虎听了个正着。这崇侯虎,堪称“马屁精”界的顶级选手,整日挖空心思讨好纣王。听到姬昌的叹息,眼睛滴溜一转,跟发现了宝藏似的,心想:“这可是讨好纣王的绝佳机会,要是把这事报告上去,说不定能得到不少赏赐。”

    于是,崇侯虎像一阵风似的,火急火燎地跑到纣王面前,扑通一声跪下,添油加醋地说:“大王,大事不好!姬昌听闻九侯之事,不仅毫无敬畏之心,还在背后唉声叹气,对大王极为不满,恐怕是心怀不轨啊!”纣王正为周部落的崛起头疼,想找个借口收拾姬昌,这下如同瞌睡碰上了枕头,心中暗喜:“好你个姬昌,这下看我怎么收拾你!”

    他二话不说,大手一挥,扯着嗓子下令:“来人,把姬昌给我抓起来,押送到羑里,关进大牢!”很快,一群如狼似虎的士兵就气势汹汹地包围了姬昌的府邸。姬昌看着这些不速之客,心中虽有万般不甘,但也明白反抗只会带来更多麻烦,只能束手就擒。

    一路上,姬昌被五花大绑,受尽了士兵的刁难。到了羑里监狱,狱卒们早就接到命令,对姬昌又是一顿打骂,把他扔进了一个又脏又臭的小牢房。狭小的牢房里,阴暗潮湿,老鼠四处乱窜,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腐臭味。姬昌坐在冰冷的地上,回想着自己的遭遇,心中五味杂陈,怎么也想不通,自己一心为国为民,竟落得如此下场。然而,他没有被困境打倒,在这暗无天日的牢房里,一个伟大的计划在他心中悄然酝酿,也正是这个计划,改变了历史的走向,诞生了影响后世的智慧经典——《周易》。

    就这么着,姬昌从高高在上的部落首领,一下子变成了阶下囚。羑里的监狱条件那叫一个差,牢房又小又潮湿,还弥漫着一股让人作呕的腐臭气味。姬昌每天只能吃着粗糙的食物,身体和精神都遭受着巨大的折磨。

    黑暗中的思索:推演八卦

    虽然身处困境,但姬昌可没有被打倒。他躺在潮湿的稻草堆上,翻来覆去睡不着,心里琢磨着:“难道我的一生就这样完了?不行,我得做点有意义的事!”突然,他想起了上古时期伏羲氏创造的八卦。

    在古老典籍《易传·系辞下》里,对八卦的诞生有着这样一段记载:“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,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,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,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于是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。”瞧瞧,这包牺氏,也就是伏羲氏,那可真是个奇人。为了探寻天地万物的规律,他抬头仰望星空,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转;低头俯瞰大地,琢磨山川河流的走势。不仅如此,他还仔细观察鸟兽的斑纹、大地上植物的生长特性,从自身的身体构造,到远处形形色色的事物,无一遗漏。经过一番苦心钻研,他鼓捣出了八卦。

    这八卦由乾、坤、巽、兑、艮、震、离、坎八个基本卦象组成,分别象征着天、地、风、泽、山、雷、火、水。别小看这简单的八个符号,它们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,代表着世间万物的基本元素和变化规律。这就好比一个万能公式,不管是天气的阴晴变化,还是人事的兴衰荣辱,似乎都能从中找到对应的解释。

    时光流转,到了姬昌被囚禁在羑里的日子。这姬昌,本就是个满肚子学问、爱琢磨的人。在这暗无天日的牢房里,他躺在发霉的稻草堆上,翻来覆去睡不着,脑袋里突然想起了伏羲氏创造的八卦。姬昌一边挠着脑袋,一边自言自语:“这八卦虽说挺有智慧,可世间万物如此复杂多变,就这几个符号,哪能解释得清楚呢?不行,我得给它升级一下。”

    说干就干,从那以后,姬昌就像着了魔一样。每天天刚蒙蒙亮,他就一骨碌爬起来,拿着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。牢房里其他囚犯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,还时不时小声嘀咕:“这人不会是被关疯了吧?”可姬昌全然不顾,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。

    有时候,他为了搞清楚两个卦象之间的关系,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,在牢房里来回踱步,嘴里念念有词,活像在跟空气吵架。突然,他像是想到了什么,兴奋得手舞足蹈,嘴里大喊:“我明白了,原来是这样!”把旁边的囚犯吓得一激灵。

    有一次,一只老鼠从他脚边窜过,姬昌盯着老鼠的脚印,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>>

上一章 小说目录 下一页
广告位 Banner
《趣说历史名人》类似小说

友情链接:

儒学书屋 吞噬星空2起源大陆 浏览屋 YY文轩 漫客文学 无忧书苑 草香文学 博弈书屋 旺仔书屋 巨浪阁 旺仔书屋 百文斋 替身受假死之后最新章节 百文斋 巨浪阁 那年花开1981